办公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办公柜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红色基因开新花【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5:02:57 阅读: 来源:办公柜厂家

县有大讲堂、乡有讲习所、村有小夜校,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武乡县扶志扶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成色十足——

“太行山上小延安,军民团结一家亲;三千干部一万兵,夜夜抗战打敌人……”这首讲述抗战时期的武乡歌谣,一直传唱至今。在这片土地上,老区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武乡县干部群众的血脉中。近年来,武乡人民秉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先后有129个贫困村退出,2.1万贫困群众脱贫。

办讲堂构筑攻坚阵地

4月23日,谷雨刚过。武乡县故城镇权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东升早早吃过晚饭,就急匆匆往村里的“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赶去。“老王,快走了,今晚要讲杏树的施肥技术,正是你前几天问的事。”一路上,他不忘把左邻右舍喊叫上。

“给杏树施肥分五个时段,花后肥在开花后施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补充花期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可提高坐果和促进新梢生长……”小小的夜校教室里,坐满了村民,一双双渴求的眼睛紧盯着闪亮的银屏。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2016年7月,为动员组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武乡县补齐脱贫短板,在扶志扶智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建立脱贫攻坚讲习制度,在全县创办延伸脱贫攻坚大讲堂。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从上到下形成了“县有大讲堂、乡有讲习所、村有小夜校”的扶志扶智攻坚贫困格局。全县15个乡镇,乡乡建起了讲习所,328个行政村,村村办起了小夜校。

“讲习制度的建立就是要解决好农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入得脑、用得好的问题,真正让干部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脱贫摘帽助力,为全面小康加油。”寥寥数语,武乡县委书记胡坚道出了建立讲习制度的初衷。

在实践中,武乡县根据需要把师资分为政策讲习员、技术讲习员、文明讲习员三类,在全县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度、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说会讲的讲习员队伍。政策讲习员由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组成;技术讲习员由社会各界技术专家、农技能人、致富带头人组成;文明讲习员由乡贤榜样、文明标兵、退休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这些讲习员轮番登上讲台,讲清脱贫攻坚要义,讲透脱贫攻坚政策,讲活农业生产技术,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讲习制度的全面落实,不仅“讲”出了脱贫点子,“习”出了致富路子,更为重要的是在全县构筑起了战胜贫困的阵地。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培训1200多场,培训干部群众近4万人次。

鼓士气激活内生动力

3月6日,感动武乡人物颁奖典礼举行,全县脱贫攻坚10名好人物、10户好家庭、10支好团队受到了表彰。郭晋平一家就是脱贫攻坚10户好家庭之一。谈起以前的日子,她的眼眶泛着泪花。

郭晋平曾经是上司乡岭头村的贫困户。前些年,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在10亩土地上辛勤劳作,但收入仍是捉襟见肘,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小夜校里不但有脱贫好方法,还有脱贫的好典型,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郭晋平告诉记者,小夜校鼓舞了她战胜贫困的士气,也让她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出路。

从去年开始,她放弃靠化肥增产的耕作模式,10亩地全部施用农家肥,还注册了“郭姐”微店,所有农产品全部通过微店销售,当年销售收入4万元。岭头村搭上了电商扶贫的小康快车,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注册微店100多家,成为“三晋微商第一村”,村子也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与强志如影相随,扶贫与扶志齐头并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武乡县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讲习制度,有效激活了老区人民内心深处直面困难、努力奋斗的红色细胞。武乡县每个登台的讲习员都成了红色老区革命精神的传承人,通过“讲议”“学习”等形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等举措讲解到农村基层,融入到农民心里。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武乡好人”评选、“自强脱贫”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道德评议,在全县营造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尚,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多找致富大门路,立志不当贫困户。通过一场场讲习,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提及小夜校对转变群众观念的巨大作用,白家窑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刚感受颇深。

行走在武乡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处处能感觉到群众“等、靠、要”思想正在消失,贫困农户自强自立、比学赶超争先脱贫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授技能增强脱贫本领

如果说扶志是筑牢群众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那么扶智无疑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上司乡小店村是武乡县有名的“梨树村”,家家户户都种有梨树。年景好,每家每户都有收入,可一旦遇上病虫害,村民们往往束手无策。

“我家有一棵梨树,叶子还没有长大就打起了卷,黄蔫蔫的,会不会传染啊?”

“我家有棵梨树叶子上生虫子,密密麻麻的,愁人了!”

……

暮春时节,在上司乡小店村梨园内,群众们围着村里的种梨大户郭艳芳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自家的梨树问题,郭艳芳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解着办法。

自武乡县农村脱贫攻坚小夜校开办以来,基层群众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不仅晚上讲习,还走进农户,走进田间地头,用田埂会、院坝会等形式,讲解理论知识,也讲实用技术。小店村脱贫攻坚小夜校开展不同的讲习活动10余次,涉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产业技术、防疫技术、脱贫思路等不同内容,场场爆满,深受村民欢迎。

冯辰斌是武乡县洪水镇上广志村的村民,是小夜校的“忠实听众”。在这里,他了解到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就主动向村委会申请了牧养鸡的小型养殖项目,并在小夜校里学习牧养鸡养殖技术。爱学肯钻的冯辰斌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购进了鸡苗,开始了自己的产业脱贫“计划”。

午间温暖的阳光照着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看着已经进入产蛋高峰期的牧养鸡,冯辰斌笑逐颜开。“搞好我的牧养鸡产业才是正道!”冯辰斌一边喂鸡,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一技在手,脱贫不愁。武乡县依托大讲堂、讲习所、小夜校广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遍布全县的小夜校成了脱贫攻坚的一个个移动式的技术大讲堂,按照脱贫路上“想学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家畜养殖、大棚种植、林果栽植、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全宏 本报通讯员 赵海鹏

博通彩票下载安装

大冒险世界

龙状元